智慧農場收割「太空稻」

利用新科技提高生產力

科研及科技, 農業和糧食

播放影片

這遍金黃色稻田,種植的是「太空稻」。「太空稻」的種子曾跟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,到太空進行了一次長達23天的環月之旅。「太空稻」種子返回地球後,落戶廣東華南農業大學教學科研基地農場。經過培育及耕作後進行收割。位於河源的這個農場佔地4200多畝,約一半土地種植「太空稻」。這裡是全省最大的「智慧農場」,利用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科技提高生產力。

今次收割「太空稻」,無人駕駛的收割機和運糧車都有參與。負責人指機器每小時能收割5至6畝稻田,按10小時計算,可提高工作效率近100倍。當局積極透過「航天育種」的方法,讓不同的農作物種子在太空歷經「深空空間誘變」。透過高真空、微重力和太空射線,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,使種子內部遺傳基因發生變化。經過一代代育秧、移栽、收成,培育出百分百中國原創新品種。

透過「航天育種」配合「智慧農場」,當局期望培育更好的農作物品種及擴大產量,提升國家農作業自主創新的水平,保障「米袋子」、「菜籃子」安全。廣東種植的「太空稻」需要經過鑑定、比較等一系列流程後才可安全地送到餐桌。 

相關影片
      x
      教學影片下載表
      *請填寫學校電郵以核實是否真實及正確。
      *所有收集的資料只供內部使用及核實教師身份,並不會向第三者披露。詳細隱私權政策請參考:https://chinacurrentedu.com/education/privacy-policy
      感謝你的支持,影片已傳送至你的電郵,謝謝。
      下載影片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