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四青年節的由來

認識五四運動

認識重要日子

播放影片

每年的5月4日是中國青年節,源於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深遠的一場學生愛國運動──「五四運動」。

1919年1月,第一次世界大戰獲勝的27個國家,在法國召開和平會議,即是「巴黎和會」。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,提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三項提案不被認可,甚至被要求把德國在山東、青島攫取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,而北洋政府竟然準備簽字。消息傳回中國,民眾都非常憤怒。

5月4日,北京13間大專學校學生3000餘人在天安門前集會,並示威遊行,高呼「外爭主權,內除國賊」等口號,抗議北洋政府未能捍衛國家利益,並要求懲辦三名親日派官員──曹汝霖、陸宗輿和章宗祥。運動很快席捲全國,多個省市爆發遊行示威、罷課、罷市、罷工等。北洋政府在群眾壓力之下讓步,釋放了被捕的學生,罷免相關官員職務,並拒絕在巴黎和會簽字。

五四運動的前奏,可由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說起。當時中國兩千年帝制結束不久,社會、政局仍然不穩,一批曾留學外國的知識分子,陳獨秀、李大釗、蔡元培、胡適、魯迅等人掀起一場新文化運動,在國內宣揚民主、科學的啟蒙思想,反對封建主義和迷信,以自強救國,為年輕一代帶來思想衝擊,間接促成了五四運動的爆發。

五四運動對後來中國的政治、社會、文化各方面的改革,都產生了重要的啟蒙和推動作用。內地官方形容五四運動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,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,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產生了頗為重要的作用。

1939年,在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的時候,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決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。1949年,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宣佈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,內地14至28周歲的青年可放假半天。

香港年輕人作為國家一分子,傳承「五四」愛國、進步、民主、科學精神,愛護國家,積極投入和參與國家的發展。

 

相關影片
      x
      教學影片下載表
      *請填寫學校電郵以核實是否真實及正確。
      *所有收集的資料只供內部使用及核實教師身份,並不會向第三者披露。詳細隱私權政策請參考:https://chinacurrentedu.com/education/privacy-policy
      感謝你的支持,影片已傳送至你的電郵,謝謝。
      下載影片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