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江口古船打撈記

清代同治年間沉沒的古船重出水面

考古, 海運

播放影片

在上海長江口橫沙水域,一艘清代同治年間沉沒的古船,時隔150多年後重出水面,這艘古船在2015年通過水下聲吶掃測被發現,考古編號為「長江口二號」,是目前國內及全球已知發現體量最大、保存最完整、船載文物豐富的古代木質沉船之一。

國家文物局提供的古船模擬圖可以看到長江口二號古船為木質帆船,確認為清代同治時期的,船體埋於5.5米深淤泥中,船長約38.1米、寬約9.9米,有31個艙室。古船上部的船頭、纜樁、主桅杆、左右舷等結構完整。船上已經清理出水的600多件陶瓷器大多產自景德鎮的精美文物。

上海市文物局聯同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經過多年研究,決定集合當前世界最先進的打撈工藝技術及設備,以世界首創的「弧形樑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」打撈古船。簡單來說是不破壞整個船體,包著整隻船撈出水。怎樣做呢?

任務先交予主作業船「大力號」,在古船四周下放22根巨型弧形樑,形成一個巨大的半圓柱沉箱,把古船及附着的厚厚泥沙一同包裹起來。之後再由專用打撈工程船「奮力輪」,重達超過1萬餘噸的古船沉箱送入「奮力輪」中部特製的位置,再將古船升出水面完成打撈。

古船會運往上海楊浦濱江的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。這個舊船塢進行修建後會華麗變身為沉船考古基地和古船博物館,考古人員會逐步揭開這艘古船的身世之謎。

這次應用於考古與文物保護領域的新技術,體現了文物保護與科技創新的融合,為水下考古整體打撈模式提供了新方法及新案例,更為水下考古提供了中國理念及新經驗。

上海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口岸之一,「長江口二號」古船成功打撈的個案,為研究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歷史,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造船、航運、陶瓷等歷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
相關影片
      x
      教學影片下載表
      *請填寫學校電郵以核實是否真實及正確。
      *所有收集的資料只供內部使用及核實教師身份,並不會向第三者披露。詳細隱私權政策請參考:https://chinacurrentedu.com/education/privacy-policy
      感謝你的支持,影片已傳送至你的電郵,謝謝。
      下載影片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