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族駝球

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

體育發展, 民俗

播放影片

蒙古族駝球,是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後旗的傳統體育活動。

玩法跟足球、馬球有些相似,不同的是選手騎著駱駝,將球打進對方球門。每隊4至6人,其中1人做守門員。

手持球桿,驅趕着高大的駱駝,揮桿追擊駝球,帶球、傳球、攔截、射門等。以進球多少決定勝負,如果比分相同,就以互射「十二碼」決定勝負。

別看駱駝好像笨重,其實牠們步幅大,力量夠,比賽時平均時速有10多公里,衝刺時更可達時速50公里。

選擇駱駝亦是學問,矮細的駱駝比較方便打球,當然亦要反應靈活,身形矯健,年齡大約4至6歲,事前要經過嚴格訓練。

駝球以前是用駝毛和駝皮縫製而成,現在已改良成統一規格的皮球。木製的駝球桿根據每個人的手長、配合駱駝身高度身訂造。

當地人說,駝球是從馬球演變,歷史已經有二、三百年。其實這種運動近代曾經衰落,幾乎被人遺忘。2005年,烏拉特後旗開始研究恢復駝球項目,後來更入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除了駝球之外,蒙古族另一知名民俗活動是賽駝。每逢喜慶節日,內蒙古西部阿拉善一帶草原上都會舉行盛大的賽駱駝比賽,選手穿著傳統服裝,一聲令下便策動駱駝飛奔。賽事一般為3至5公里,以先到達終點為勝。

蒙古族被稱為馬背民族,不過其實對於他們而言,駱駝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被生活在大漠戈壁惡劣環境的蒙古人視作「五畜之王」、天賜神物。牠能馱載著三、四百斤重物日行百里,一星期不飲水吃草仍可行動自如。駱駝不僅能解決物資運輸問題,還可以提供肉食、皮毛、奶製品等。在歷史中蒙古人馴化駱駝,應用於生產、生活以至軍事等方面。

駱駝有著與眾不同的身體構造,對於嚴苛自然的超強適應能力,讓常年在風雪中來去的蒙古人非常倚重。他們自小開始便會騎駝、馴駝、賽駝,可以說是生活的一部分。源遠流長的蒙古族養駝習俗,已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 

 

相關影片
      x
      教學影片下載表
      *請填寫學校電郵以核實是否真實及正確。
      *所有收集的資料只供內部使用及核實教師身份,並不會向第三者披露。詳細隱私權政策請參考:https://chinacurrentedu.com/education/privacy-policy
      感謝你的支持,影片已傳送至你的電郵,謝謝。
      下載影片提交